十月活動概覽 title
知識交流研討會(11) PIRLS 系列:翠竹成蔭 ─ 香港教師以專業回應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title

知識交流研討會(11) PIRLS 系列:翠竹成蔭 ─ 香港教師以專業回應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

2021-10-06

Conference, Seminar

知識交流研討會(11) PIRLS 系列:翠竹成蔭 ─ 香港教師以專業回應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

研討會簡介

「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(PIRLS)」是一項評估全球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標準、閱讀行為及閱讀態度的對比研究,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自2001年參與至今已達二十載。本研討會旨在分享香港教師在處理中文閱讀教學的特色,探討教師因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的影響,並由教師現身說法,娓娓道來如何回應這國際研究。驀然回首,閱讀教學已是翠竹成蔭。

研討會內容

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於2021年10月、11月一連舉行五講PIRLS 系列知識交流研討會,由教育學院副教授張慧明博士及北角衛理小學鄭文彬副校長主講的「翠竹成蔭 ─ 香港教師以專業回應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」為系列第一講,並得由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許孫安先生作主持及特約評論員。

甚麼是PIRLS?

PIRLS 全寫為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,中文稱為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。自2001年起,PIRLS 每五年進行一次全球測試,由小四學生完成閱讀試卷,再分別由學生、教師、家長完成問卷調查,以了解不同因素對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影響。

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自2001年第一屆PIRLS 起負責這項全球大型研究,香港學生在2001年、2006年、2011年、2016年分別在全球排名第14、第二、第一及第三。學生的排名帶出以下問題:

  • 是甚麼原因使學生成績在2001年排名14?
  • 是甚麼原因使學生成績於2011年躍升至全球第一?
  • 2016年學生成績排名第三等同成績下滑嗎?

為此,張慧明博士及鄭文彬副校長於「翠竹成蔭 ─ 香港教師以專業回應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」知識交流研討會針對教學因素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關係,分別以理論層面和校本閱讀課程實踐作出回應。配合香港在千禧年代課程改革提出的四大項目之一——「從閱讀中學習」,張博士提出了一種「香港模式的閱讀教學」。

PIRLS 閱讀理解四層次

PIRLS 分為文學作品與資訊性文章兩方面,同樣考核四層次的閱讀理解能力,包括(1)能尋找明確的資料、(2)直接推斷、(3)解釋篇章及發表意見;及(4)仔細閱讀,評估內容、語言和文章的要點。其中第一、二層可歸類成低層次閱讀,集中尋找資料(字面意義)與簡單推論能力,例如連繫性推論和聯想性推論,而第三、第四層就是相對高階的閱讀能力,要求評價和綜合能力,例如綜合主旨、利用層次組織、圖式結構等。

香港閱讀教學問題

要了解閱讀教學的問題,張慧明博士引用了PIRLS 國際閱讀能力進程研究文件,指出閱讀能力是指「學生能理解及運用語言能力,從各類文章建構意義。他們能透過閱讀學習,參與社會活動和享受閱讀的樂趣」,這定義讓教師們反思自己的閱讀教學是否適切於國際性的閱讀需要,例如:有否為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文體?學生能否在閱讀過程中建構意義?學生是否享受閱讀?閱讀學習過程能否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所聯繫?

而針對PIRLS 閱讀理解四層次,張博士與鄭副校長皆歸納出幾個發現——首先香港教師閱讀教學偏重字詞解碼,較少涉及閱讀策略,亦因此香港學生在PIRLS 框架下屬較基礎層次的閱讀能力的成績掌握得較好;而高層次的閱讀成績就較弱,當中包括解釋篇章、發表意見、仔細閱讀、評估內容、語言及文章要點等。另外香港教師少用小說或非小說為教材,學生較少在課堂上接觸到說明性質文字,並多用課本文章,閱讀文類相對有限,同時主要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問題,未能延伸至評估更高層次的閱讀能力,使同學習慣直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,缺乏推斷和表達意見的機會,對閱讀的態度也相對被動,缺乏閱讀目的。加上學校欠缺閱讀教學時間和有效的閱讀教學法,令學生閱讀能力較弱,未能回應PIRLS 閱讀理解四層次的目標。

而更重要的,是在閱讀能力成績背後的影響因素。在此,張博士指出,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自我概念為全球最低,同時在校外為樂趣而閱讀的比例亦是最低,帶起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上的反思。

因而在2006年第二屆PIRLS 完成後,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集中研究當中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師因素,包括課堂資源、教學策略、閱讀活動、教師與閱讀專家的互動、功課安排、閱讀時間和頻率、教師的專業準備和觀感。

教學策略和建議

張博士指出,教師在每星期加入一次閱讀策略及活動、偶爾加入課外長篇讀物、加入非小說類的讀物、學校的政策及課程計劃將閱讀放置為教學重點等,都可讓學生的閱讀成績顯著進步。老師亦可嘗試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老師協作,以不同類型的書籍作教學材料;同時也見教師參與更多專業發展工作坊或研討會。香港教師在2006年比2001年也應用更多不同有關閱讀理解的教學法與活動,包括尋找主旨、解釋閱讀材料、與個人經驗作出比較、與其他文章作出比較、猜測文章發展、歸納和推論、分析文章風格和結構。

根據數據分析和結果,教師亦可藉專業發展提升教學成效,例如可以自行編寫閱讀和學習材料、提升閱讀理解層次、提升閱讀策略、提升提問技巧、進行創意閱讀、結合自主學習及STEAM 閱讀,至於學校方面,亦可進行共同備課、同儕觀課,共同設計和組織校本的縱向及橫向閱讀課程;而父母背景、家庭藏書量、學童早期的閱讀能力、閱讀動機和閱讀自我效能都影響閱讀效能。

張博士建議,低年級學生可多作繪本閱讀(Picture Book Reading),教師亦可自行創作校本繪本。圖畫和文字結合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興趣,同時可將高階閱讀要求滲入至低年級學生。另外可以進行跨篇章閱讀(Reading Across Text),學習比較不同文本,從不同角度了解同一事情。

有多年到校支援工作經驗的許孫安先生分享2001年PIRLS 後接觸到不同語文教師,一同了解PIRLS 成績與研究報告,思考學生在閱讀能力上的不足和提升的方法。展現出香港教師提升其專業能力,以專業回應學生需要,而2006年PIRLS 的飛躍進步,也證教師努力的成果。更重要的是,教師的專業不應僅限於計較成績排名,而是從報告中了解學生的長處和不足,讓學生得以進步。

張慧明博士分享

校本閱讀課程實踐經驗

北角衛理小學鄭文彬副校長亦自2002年起進行校本閱讀課程,也藉今次研討會分享其實踐經驗。了解PIRLS 框架與學生成績後,鄭副校在意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否與文章有所互動,能否完成閱讀後歸納出看法與評論,希望在閱讀文章後能同學能通過思考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。針對教學只重課本和閱讀理解問題層次更低的問題,北角衛理小學也在題目上多加工夫。

鄭副校分享了一篇中高年級記人課文《詹天佑》作例,課文原用的討論問題都比較簡單,能直接在文章找到答案。為改進問題質素,鄭副校帶領團隊分別進行個人探究和集體探究,在原來題目上加上較高階的問題,盡量壓縮字詞教學的時間,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多加討論和思考文章內容;亦會在問題上加上圖式,例如腦圖,啟發同學整理組織文章內容。

除記人或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外,PIRLS 亦會考核資訊性、知識性、實用性較高的文章。北角衛理小學在高年級課程中亦會加入說明文作閱讀理解,例如課文《茶是中國濃》,直接摒棄課文討論問題,由老師製作不同層次和形式的題目,包括以圖表整理中心句、排序等。近年更會加入資訊科技進行延伸學習,例如以QR code 觀看影片後回答問題。

整體課程也滲入概念圖、引領思維、故事文法(story grammar)、KWL、故事手掌等不同的閱讀策略。不同的閱讀策略可再細分為閱讀前、中、後期,多作評價、比較、概括內容,加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。亦會針對需要在學與教的評估上作出調整。學生課業方面亦隨讀寫結合的目標,完成閱讀後寫作短篇作出回應。寫作上也可在整個大題目上細分為不同方向的小品,減少每部分的字數。

雖然PIRLS 考核以課文為主,但北角衛理小學亦會進行圖書教學,定期更換圖書及重新設計閱讀材料和評估。也以「閱讀資料冊」鼓勵學生多閱讀說明、科普類型書籍。學校在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協助下,發展出橫向及縱向的中文校本閱讀課程。鄭副校強調,要推行閱讀教學,需要在課程、圖書館安排、家校合作和社會氣氛四方面共同推動,透過教師的專業能量,讓學生更能掌握從閱讀中學習。

鄭文彬副校長分享

正如研討會名為「翠竹成蔭」,竹樹栽種期長,但栽下種子後只要細心照顧,靜待成長,就會長成茂盛的竹林。

延伸影片:【教師問與答】應該以繪本取代課本嗎?|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許孫安先生回應

研討會詳情

日期/時間: 2021年10月6日(三) 下午3:00 – 4:30

形式: Zoom視像研討會

*** 以廣東話進行***

講者:張慧明博士(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)、鄭文彬副校長(北角衛理小學)

主持及特約評論員:許孫安先生(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)